为深化产教融合,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,4月25日,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榆林数谷超级计算技术服务中心联合举办“人工智能训练师毕业生直签暨在校生订单班宣讲会”。在院长张峰带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团队前期调研的基础上,实践一线工作法,开展系列订单班,举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毕业生直签暨订单班宣讲会,15vip太阳集团党总支副书记徐绘及专业骨干教师、榆林数谷总经理何江勇、理事长贺露刚和运营经理吕淑宇等校企代表参会,会议由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副院长冯治东教授主持。
创新培养模式:从实训到直聘的一站式路径
冯治东教授在动员讲话中系统解读了“人工智能产业学院”的进阶式培养体系:以就业为导向,通过“职业生涯规划-微专业实训-订单班带薪实习-企业直聘”四阶段闭环,依托校企联合、科教协同和师生共创模式,打造直通产业的专业人才。他特别强调,就业是学生实现社会价值的核心路径,呼吁学生摒弃“缓就业”心态,主动把握榆林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红利,立足能源化工、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等本地支柱产业,扎根服务榆林,将个人成长融入区域发展。

AI人才需求井喷:技术岗位与晋升路径全景透视
人社部认证AIGC技术培训师戴虎以《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数字职业机遇》为题,结合产业调研数据指出:随着大模型技术落地加速,榆林在智慧能源、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等领域催生出算法工程师、数据标注师、AI训练师等紧缺岗位。他通过文本生成、机器视觉和激光雷达等案例,生动演示了AI技术的垂直应用场景,引发学生热烈互动。多位学生表示,报告打破了“AI高不可攀”的认知壁垒,明确了技能提升方向。


算力筑基+场景驱动:榆林AI产业生态加速成型
榆林数谷理事长贺露刚详细揭示了“人工智能(榆林)产业创新基地”战略规划。作为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在陕北的唯一分中心,该基地已构建“算力筑基-技术攻坚-场景驱动-生态共生”的产业闭环,重点布局AI大模型、工业互联网、元宇宙等前沿领域,并在自动驾驶仿真测试、能源装备智能运维等领域取得突破性合作。他透露,基地年内计划联合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联合课程,首批释放50个毕业生正式岗及80个带薪实习岗。
校企合作:产学一体破解人才供需错配
会上,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榆林数谷达成合作意向,双方将共建“AI训练项目工作坊”,由企业工程师驻校指导学生参与能源化工智能化、文旅数字人开发等真实项目。15vip太阳集团党总支副书记徐绘表示,这种“入学即入岗、毕业即就业”的模式,将有效解决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痛点,助力榆林打造西部人工智能人才高地。

本次宣讲会吸引了150余名学生参与。榆林数谷运营经理吕淑宇透露,首轮面试将于下周启动,通过考核的毕业生直接入岗,在校生进入订单班。